当前位置:政策法规
教育部学校课程管理指南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9-08-08

教育部学校课程管理指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地方和学校将拥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是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学校实施的所有课程进行管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构成丁学校课程的有机整体,它们拥有共同的培养目标,实现不同的课程价值,承担不同的任务,履行不同的责任。为了帮助学校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特制订《学校课程管理指南》。

  本(指南》涵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管理。

  一、学校课程管理的目标

  1.学校课程管理是学校及其相关人员行使课程权力并履行责任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质量在学校一级的重要保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它的具体目标是:

  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有特色的课程。

  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的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的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

  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

  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二、学校课程管理的原则

  2.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学校课程管理的基本原则.每一所学校都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科学设计课程与教学方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探索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实施发展性的评价,为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提供课程保障。

  3.三级课程管理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权利的一次再分配。通过改革,学校拥有了一部分课程权利,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所以,学校及其相关人员要形成权力分享、责任分担的观念,明确在学校课程管理中的相应角色,履行所承担的课程职责,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合理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4.在学校课程的管理中,不能用国家课程挤占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的课时,不能随意提高国家/地方规定的课程标准,也不能将校本课程变为国家规定的文化课程的延伸和补充,而应根据有关的课程文件,正确处理好这三类课程的关系,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的价值,

  5.为了确保课程的适应性,基础教育课程管理需要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双向管理机制。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执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形成相应的实施方案,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同时,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形成课程开发方案,并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学校反馈审议意见。

  6.学校必须立足于本校的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合理配置设施资源,充分发挥利用和拓展校外的课程资源。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注意发挥家长与社区资源的作用,积极开展与校外机构的合作。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网上资源。

  三、课程计划管理

  7.《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是学校依据相关的课程文件和学校实际而制定的一学年内的课程实施计划,是国家课程计划在学校一级的具体化。制定实施方案必须严格依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文件,维护国家课程计划和标准的严肃性。

  《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包括一学年各年级的课程门类、课时分配、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建议等内容。《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必须在每年的9月1日前(新学年开始前)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实施方案,切实保证课程实施过程与课程方案的一致性,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严格控制课时总量,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

  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是指在《课程计划》规定的范围内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计划。它的内容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课程实施与评价的设想;保障措施.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般在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始实施。因此,该方案必须在第一学期的11月1日前递交给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议。在其它年级试验的校本课程,即在新学年的第一学期试验的课程,必须在当年的5月1日前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递交给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议。在学年第二学期试验的新增的校本课程,必须在11月1日前提出申请。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在收到申请一个月内反馈审议的结果。没有通过审议的校本课程,不得在学校中实施。

  四、教学管理

  9.教学是国家/地方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建立教学管理网络是国家/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为此,学校需要建立学校、各处(室)和教研组(年级组)三级管理网络。

  各级管理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实施对课程的管理。

  10.学校要加强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管理,要把管理的重心从教案管理转移到课堂教学管理上来,制定校内作业管理与考试管理制度。

  备课要实行分层管理,因人而异,注重实效,防止用单一化的备课模式来统一要求教师。对优秀教师应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给他们提供广阔的自主设计空间,并根据自身的素质特点,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对新教师和其他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指导或规范的管理.

  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要倡导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引导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见解,重视学生的经验,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践。要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引导教师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经常举行课堂教学观摩及说课、评课、议课等活动,为教师创设交流经验的机会。

  作业管理要立足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避免重复劳动。各学段都要严格控制作业量,原则上小学一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二、三年级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时,初中不超过1.5小时。提倡引导学生完成一些感兴趣的探究性作业.学校应根据教学质量管理的要求,规范教师作业检查的行为,并创导多样化的、富于实效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

  学习辅导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不能进行集体补课,严格控制在校学习时间.

  考核要着眼于改进教师的教学与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反对把获取分数作为教与学的目的。考核方式要多样化,可采用闭卷、开卷等书面方式,也可采取口试、操作、表演、展示等方式。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侧重能力与素质的立意,注重选择现实生活的材料,杜绝设置偏题、怪题.义务教育阶段校内的成绩评定一般采用等级制,不得根据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

  五、教材管理

  11.根据国家教材多样化的政策,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或专家指导下,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社会公布的中小学教材目录,选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科书(地方教材须经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严禁选用未经审定(查)的教科书。

  教科书的内容具有严肃性,在教学过程中原则上不得随意删减和更改。因实验研究的需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坚持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专家的意见,对那些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教师教学时,要创造性的理解和运用教科书,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和积极思维的空间。启发学生质疑、探究,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具体活动中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领域可以选用教师指导用书,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活动器材,原则上不为学生提供教科书。

  12.教辅用书是中小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科书的有效补充和拓展。其合理使用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每学期初,学校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教辅用书的目录以及教师的建议,供学生选购使用。严禁向学生摊派教辅用书。·

  一般情况下,每门学科课程学生只需要一本教辅用书。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辅用书,不能把教辅用书当作习题集,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音像制品和电子书刊等也是教辅用书的重要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开发利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3.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数室、各类教学设施及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努力构建学校实践性的教材体系。

  六、校本课程开发

  14.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特别是由同一学校或不同学校教师组成的开发小组。教师可以与专家合作,但不能由专家编教材,由教师教教材。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要作出评估,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内容,决定实施与评价的方式。

  15.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总体上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四个阶段:

  需要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的基础研究。主要涉及明晰学校的培养目标,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评估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

  确定目标是学校对校本课程所作出的价值定位.它是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撰写自己承担的课程的(课程纲要》(教师用的材料)。

  评价是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活动.它包括{课程纲要》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评价的结果应向相关人员或社会公布.

  16.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有三种:选用、改编、新编。课程选用是校本课程开发中最普遍的活动,是教师从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适合的课程;课程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或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课程新编是指教师根据需要与可能而开发的全新的课程。

  17,校本课程开发中涉及到的文件撰写格式和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是学校在校本课程方面的一般性的规定,用来培训教师的基本依据。它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等。

  《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是已经通过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的各门课程名称及其简介,简介以200字为宜。

  《课程纲要》是教师自己任教的课程的一种设计。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七、课程评价管理

  18.学校要根据校本课程管理目标确立评价准则,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课程实施定期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应向教师、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或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监督。

  学校应定期评价(学校学年课程实施方案),提出改进建议,为制定新学年的课程实施方案服务;学校应定期组织教研组评价教学进度计划,并对照实施情况调整与完善教学进度计划,为制定新学年的教学进度计划作好准备。学校要定期检查部分教师的救案,组织教师经常交流自己的教案,并能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建议。

  学校要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讦定教师教学业绩的体系。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改变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

  学校要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要建立一种全面衡量学生素质的报告单制中拥有的权利不同,因而其责任也不同。

  校长是学校课程的主要决定者和责任人。校长在课程管理中的任务是坚持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严肃性,监督和评估课程实施过程,发布学校课程质量的信息。教导处成员承担学校课程管理的常规工作。

  教师是课程实施与开发的主要力量,对课程的有效实施、学生的学习质量评定具有专业自主权;同时对课程目标的实现、学生的发展承担主要责任。学生有权选择学校课程中的选修课,有权对学校课程做出自己的评价,有权对自己所学的课程提出改进建议;学生也应主动配合教师完成课程任务。学生家长及有关的杜区人员对学校课程应有知情权,评价权和建议权;井有责任为学校提供各种资源上的支持。

  20.学校课程管理需要有一定的组织保障。

  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一般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代表和社区相关人士等构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教育专家参与。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主要职能是审议学校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制定有关的开发与管理条例,检查与督导《学校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学校课程管理的最后决定由委员会集体审议做出。审议通过的各项决定由各处(室)、教研组/年级组具体执行.

  学校校务委员会由党政工领导人员组成,是学校课程的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布的课程计划制定(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协调校内各处(室)以及年级组与教研组的各项工作.

  教导处(教学处或教务处)是学校课程管理的专门的行政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评估全校各门课程及各教研组的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各教研组与年级组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

  教研组或年级组要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学年及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和学生活动计划;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程管理提供依据:联系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

  21.学校课程管理,不管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还是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都要有必需的设备与经费上的支持。要加强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等设施的建设,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设备,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要设立课程管理专项基金,主要用于课程实施与开发、教师教育、设备配置与对外交流等方面。

  22.学校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课程审议制度、教学管理条例、校内课程评价制度、教师教育制度、校内课程管理岗位职责及激励制度等.学校各类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