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潍坊,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历来有崇文尚教的文化传统。2021年《山东省潍坊市建立作业管理长效机制》入选教育部首批典型“双减”案例。作为全国唯一连续五届荣获教育改革创新最高奖的城市,潍坊在“双减”背景下是如何进一步落实‘双减’的区域教育呢?
中国网教育频道特别邀请了潍坊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杜全平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李佳就“落实‘双减’的区域教育解决方案”话题展开对话。
背景介绍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历来有崇文尚教的文化传统,教育成为城市的靓丽名片。先后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市;被中宣部、教育部、人社部等五部门确定为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典型,被教育部评选为全国十大教育改革典型。潍坊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五届荣获教育改革创新最高奖的城市。2021年《山东省潍坊市建立作业管理长效机制》入选教育部首批典型“双减”案例。
本期嘉宾
杜全平 ,潍坊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本期主持人
李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首都师范大学博士,香港教育大学访问学者,曾任教于河北农业大学。曾参与内地和香港的多个STEM教育研究项目,是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重要研究成员。发表论文十余篇,论文曾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转载。参与了十余部STEM教育著作的编写,如《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TEM Education》。主要研究方向为STEM教师专业发展、STEM课程开发和STEM评价。
01
“双减”背景下学生作业如何落实?
李佳:“双减”政策颁布之后,潍坊市精准解读政策,迅速跟进,全面落实,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潍坊的作业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典型经验获得了教育部的认可,面向全国进行推广。可否请您介绍一下潍坊在作业管理方面做了哪些部署?
杜全平:作业管理方面。针对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我们围绕“提质、控量”这个根本,建立了作业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确保作业减负取得实效。
我们研究出台了《作业设计十项原则》等作业管理规范文件,引导教师抓住作业的育人功能,将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突出作业设计质量,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建立作业公开公示制度,重视作业评改反馈,做到作业内容与教、学、评相一致。
其次,我们以“五四三”策略为导向,秉承“五育并举”理念,促进作业减负实效。坚持“五育”并举、关注课程、教材、学生、教师四个维度、落实课堂教学“教—学—评”一体化。我们积极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从分析课程标准入手,通过入校指导、专家培训、听课调研、优质课堂评选等,从校、县到市级,积极引导教师们开展“评价任务的设计与实施”主题研究实践,促使教师真正将“评价”环节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以课堂评价引领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效率,确保学生在课内学得好、学得足、学得会,从而进一步助力作业减负实效。
第三,全面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水平。我们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常态学科教研范畴,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平台作用,以学科教研组为基本单位,加强各学科作业研讨力度,重点研究作业的育人功能、数量控制和科学设计等。同时,我们强化了市、县、校、师“四位一体”的作业资源共享建设,通过整合各校优秀作业设计资源,建立作业资源库,利用教育云平台设置作业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全市优质作业资源共享。
第四,我们建立了作业公示公开制度,提倡“作业超市”、布置“作业自助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分层作业,让不同学生可以选择完成不同内容和数量的作业,实现了作业的“个性化定制”。举例说,昌乐县57所中小学就设计推出了“菜单式”作业,老师会布置多个作业供学生选择,每个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以及兴趣选择当天要做的作业内容,不再像以前那样全班同学都做一模一样的作业,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02
“双减”背景下教育如何提质?
李佳:山东省是教育大省,潍坊市的教育质量在山东名列前茅。“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成为教育主阵地。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如何保障学校教育质量,是大家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潍坊在课程提质上有哪些举措呢?
杜全平: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把知识学会、学好,潍坊强化课堂教育教学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应教尽教,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在学校育人水平提升上,我们从五个方面开展。
第一,我们坚持五育并举原则,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全面推行“学评教”改革,完善教学管理规程,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严格落实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积极推进强校扩优行动,深化集团化办学、结对帮扶、一校长多校区等改革,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推进教育强镇筑基行动,提高镇驻地学校办学水平,辐射带动农村学校发展。
第二,我们通过科学合理安排考试、优化考试方式、改进考试方法,来加强考试管理,降低考试压力。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无分数评价,考试结果不排名、不公布,以适当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严禁组织学生参加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并且,加强考试命题管理,学校期末考试命题合理控制考试难度,严禁超越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学进度。我们出台《潍坊市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来改进学生评价机制,推进由“育分”向“育人”转变。
第三,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引导全市中小学校深入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加强手机、作业、睡眠、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加快育人方式转变。完善“四会一章程一核心”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推进扁平化管理、分权式决策,提高学校治理效能。不断健全社会参与治理机制,加大校务公开力度,推进公众参与学校议事和监督,对家长意见和诉求及时回应解决。创新完善家校共育机制,畅通家校沟通渠道,与家长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让老师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学生作业、学业、课外活动、身心健康等情况。今年暑期,我们还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了校园环境“五清三提”专项行动,为学生打造了一所所绿色文明整洁舒适的校园,营造起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同时,我们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课后服务。我们打造了“学段延伸+时段拓展+内容延展”的全环节服务机制,办更有温度的教育。从今年春季开始,我们将延时服务由小学延伸至初中,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与此同时,我们实行课后服务“5+2”模式,除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外,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原则上每天至少开展两小时。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为当地职工普遍下班时间后15-30分钟。另外,我们坚持“一校一模型”的原则,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服务,确保学生“早到即进校、进校有照料、课后可选择”。目前,全市已开设延时服务课程11510门。
我们联合财政、人社部门出台《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规范》,细化《实施细则》45条,“四时段”精准化实施,推进课后服务课程化、标准化、规范化。我们建立了“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全面保障机制,坚持政府、学校、社会多元参与,建成全覆盖、全免费、全保障的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体系。连续6年将延时服务列入市委工作要点、市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重点项目予以保障;连续3年将课后延时服务列为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向社会公开承诺。
自2019年以来,财政每年投入5000余万元划拨专项经费,在课程开发、师资配备、服务购买、场所修缮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每学期开学前,“一校一策”通过家长会、网上问卷等精准汇总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将孤儿、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等全部纳入服务范围,建立特殊群体学生信息库,确保“学生有需求,学校能满足”。
今年,我们在提供课后服务基础上,又推出了小学生免费暑假托管服务,全市298所学校、562个班级开展托管服务,历时29天,累计参与学生达到18.5万人次,家长满意度达到97%以上。
03
“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共育
李佳:如何达成家校减负共识,是当前“双减”工作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潍坊在家校共育上有什么经验与我们分享吗?
杜全平:我们目前的举措是从源头抓起,依靠“家庭教育”这个“关键一招”,通过健全家庭教育队伍、制度、课程、活动这四个体系,有效提升了家长的教育素养,使其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同盟军。
首先,我们认为家庭教育要走专业化、规范化之路。我们率先成立了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教育惠民服务中心、中小学生成长导航站、市中小学家长联合会等组织机构,组建了包含家教专家、家教教研员、家教总协调员、“亲子共成长”讲师团、家教名师工作室、家教志愿者、家委会等在内的9支、18万人的专业团队,凝聚起共同推进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
随后,我们还先后出台了家长课程标准、家长学校建设标准、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好家长标准等指导性文件,建立常态化家校学情会商等制度,明确家校权责清单,使“双减”工作有人抓、有事抓。
我们还开发建设了国内首套分年级家长课程普及性课程《牵手两代 幸福路上》,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设立了家长学校,每名家长每年接受四次八课时的家庭教育知识学习。同时,推出了全国首款家庭教育类APP“幸福路—中国家长移动学校”,开放线上“同步课堂”,制作行为习惯、能力培养、情绪管理等11个主题的“家长教育微课”,方便家长随时随地学习,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有效减轻学生负担。面向衔接学段家长的“开学第一课”、面向祖辈家长的“银龄课堂”成为深受家长欢迎的特色课程。
其次,我认为学校要合理调动资源。我们与妇联、文明办、共青团等部门建立工作协同机制,开展“爱家”“践行家风家训好少年”“书香之家”“我说我的家教好故事”等系列品牌活动,每年参与家长、学生超过80万人次;市县校三级每年组织开展“父母大讲堂”教育惠民公益讲座超过200期,推出的“家庭教育乡村行”活动,邀请专家为乡村学生家长做专题报告,惠及家长200余万人次。一系列家庭教育主题活动的举办,有效提升了家长的育儿水平,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成长成才观。
04
“双减”背景下的校外培训治理
李佳:“双减”政策一方面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另一方面还要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潍坊在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和创新做法?
杜全平: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是“双减”的重要内容,我们高度重视,坚持从严治理,将2021年定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建设年,以务实举措抓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保障“双减”政策落实落地。
首先,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停止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加大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等时间节点的明查暗访力度,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严禁学科类培训机构违规开展培训,确保培训内容、时间、人员资质等规范要求落实到位。印发《关于做好潍坊市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与非学科类培训项目鉴定工作的通知》,成立市县两级专家鉴定小组对培训机构申请鉴定的培训项目进行鉴定。
其次,我们在推进规范管理过程中,探索建立了“1+10+N”的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长效机制,什么意思呢?就是:市政府出台1个规范管理实施意见,市教育局配套制定校外培训信誉等级评价和负面清单管理、纳入教育督导评价、培训机构诚信办学社会承诺等10项管理制度,县市区落实N个贯彻措施。通过建章立制、制度引领实现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监管。同时,我们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营转非”登记工作。联合市民政、市场监管、行政审批部门印发《潍坊市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工作实施方案》,积极“营转非”登记工作。
另外,我们将全市行政区域划分525个社区网格,组建1568个“网格员+责任督学”巡查队伍,落实“网格员+责任督学”每周对包靠网格开展一次全覆盖的巡查制度。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网格化巡查1196次。同时,选聘53名“两代表一委员”、新闻媒体记者、学生家长代表为市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社会监督员,实行重奖举报,进一步拓宽了社会监督渠道。我们建立了潍坊市“双减”工作协调机制。由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24个市直部门单位任成员单位,统筹协调推进“双减”工作任务落实。
同时,我们扎实开展“双减”专项督导。组织秋季开学专项督导检查,采取省市督学带队、“四不两直”、交叉检查的方式,对全市79所中小学、幼儿园和35所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实地督导检查;重点关注义务教育学校“双减”有关工作落实情况,共检查义务教育学校32所,发现“双减”有关问题19个。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实施一县一清单,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安排责任督学跟进问题整改,并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落实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