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峻绵亘的八岐山脉,似龙似虎,似剑似戟,若游若吟,若飞若啸。群峰削玉,乱石穿空。耸入云天为“峰”,突兀柔绵为“崮”。八岐山,八峰八崮十六岭,是造物主于天地混沌之间,从浩淼沧海中捧出的杰作。天井河、花园河、朱音河,三河汇聚黄龙沟入弥河,犹如从八岐山怀抱里载歌载舞走出的三姐妹,用她那浸润的歌喉,营造了广袤的临朐西部小平原。水似碧罗带,禾若绿绒毯。纳八岐山之灵气,汲三河水之膏泽。就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当今盛世,哺育出了共和国的八位将军、二十多位厅市级父母官,以及百余名文人墨客。他们不仅属于八岐山人,更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临朐县西南部的群山中,有一座很普通的山,名曰八岐山,因一山分支八顶,故名。《魏书》记载:“八岐山,下如九叠屏风,上则八峰并秀,如森戟排列”。八岐山,又名八旗山、八士山。八峰巍然屹立,形如八大将军。八岐山之北,四面峭壁如削,山顶平坦如垠。乱世时,附近村民多避难于此。此处名曰太平崮,又名点将台。八峰“将军”,在此排兵部阵,守护着这片土地。
发源于八岐山的花园河,蜿蜒东去,汇经黄龙沟入弥河。据史载的骈邑达官贵人中,有半数以上来自八岐山下的花园河、黄龙沟畔。
这座普通的山,她的模样,还是千年前的样子。没有神鬼的践踏,没有人工的雕凿;花园河、黄龙沟,也是极平常的河,终年河水潺潺,卵石呈鱼。这里的村民,一直带着原始的淳朴和善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来描写这山、这水、这人,再恰当不过了。
像这样的山,这样的水,在共和国的土地上,有几百处,甚至几千处,只因为这里诞生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上将许其亮,海军原司令员、上将石云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原副部长、中央军委办公厅原主任、中将谭悦新,空军原副政委、中将许乐夫,以及房中贤、孙元功、李安功、苏玉柱等八名将军,这座山、这条河,才与将军的雄风连在了一起。人们才用仰望的目光,审视这座山,解读这条河,甚至勾起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仰望八岐山峰
目睹云的游离
八岐山下有一个富有诗意的村落——花园河村。
《临朐县地名志》记载:“花园河位于八岐山下,乃朱音御史许公游乡之地。清乾隆二年(1737年),许美、许治兄弟自朱音徙居至此,因有许家花园,且临小河,故名。”追根溯源,明洪武四年(1371),江苏徐州府砀山县(今安徽砀山)许思忠举家迁入朱音,其孙许信后为江西道御史。许御史晚年荣归故里后,营造了私家花园,后来这里成为两个儿子的“祖业田”。
广义的八岐山,是指花园河南山、西山和北山的总称。
南山,由风暴岭、通天峰、明光峰、纱帽峰、金龟峰、天门峰、天和平、笔架山等八个山峰组成;西山,由天和平、将军座、恐龙峰、状元伞、阁老崮、油瓶山、文状山、金蟾山等组成;北山,由饽饽山、马脸山、凿冒山、大山顶、太平崮(又名点将台)、锯齿山、砧子山、小状元伞等组成。
根据八岐山峰各自的形状和传说,山下的人们也给这些山峰起了各有特点的名字。
八岐山峰,形态各异、各具特色。或方如衣柜,或圆似馒头,或固若城墙,或如飞禽走兽,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传说,八岐山原在东海海底龙宫门前,因龙王爷行走不便,便让“二郎神”用扁担挑到了这里。至今南天门和金蟾山上,还有当时“插扁担”留下的痕迹。
迎着落日,踏着暮色,青石垒成的八岐山已浮现在眼前。这片黛青色的群山,曾经养育了一代代守候在这里的父老乡亲。这里给了人们最初的矿藏和最后的粮仓。跻身于故乡的青山绿水,再次汲取大山的血液、灵魂和豪气;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再次回馈一下这里的芳草和野花。青山的永恒便是人们的未来。人们的躯体,早已融进了这座沉默的青山。
朱元璋遴选皇陵
聪慧县令巧挡回
八岐山酷似一段段长城砌成的“马蹄”、“箥箕”,故又称箥箕山。山脉走势犹如一张天设地造的太师座椅。三面群山环抱,东面地势平坦,豁然开朗,紫气东来,暗藏皇家贵胄之气。
传说元朝末年,朱元璋、刘伯温等攻打大都时,一度在青州城南安置家眷。八岐山脉成了战争后方驻军之地。期间,朱元璋、刘伯温等惊奇地发现,八岐山巅似狮头虎背,山下花园河(又称黄龙沟)和朱音河又似两条巨龙,盘踞在八岐山下,堪比长安泾河和渭河间的汉陵。龙盘虎踞,富贵千秋,江山万古。朱元璋决定在这里兴建皇陵。
某日,朱元璋在当地一县令的接驾下,前来考察陵地。这位足智多谋的县令考虑到,兴建皇陵,不仅劳民伤财,还可能有殉葬等悲剧发生,便暗使计议,巧妙应对朱元璋。
当他们策马鸣号来到八岐山下东部的凹洼地(今下五井煤矿区)时,朱元璋问县令:这是什么地方?县令应答:这是“金盆地”,并说地下埋着一堆堆乌黑的金子。朱元璋高兴地频频点头。
继续前行,又见一片平整肥沃的田地,县令又对朱元璋说,这是“王府地”。朱元璋更是龙颜大悦,叹曰天设地造。
朱元璋站在王府地,面朝南方,望着不远处层峦叠嶂的群山,问县令:那是什么山?县令答:那是梯子崖。并把民谣说给朱元璋听:“梯子崖,万丈高,骑不成马,坐不成轿,下面还有座滚龙桥,桥下有困龙坳,坳里还有斩龙刀……”
其实,梯子崖原名是阳城村的天梯山,是皇子登基称帝的梯子。滚龙桥原名滚水桥,河水小了,水从桥下面淌;河水大了,水从桥上面淌。因皇帝是真龙天子,骑马坐轿,所以县令便编造出了“骑不成马、坐不成轿、滚龙桥”等与皇位相克的名号。
县令还指着眼前不远处的朱家庄村,说村前那片坟茔叫“阎王林”,寓意“活阎王”到这里就变成了“死阎王”。朱元璋会意,顿感失落。
马队来到八岐山下时,朱元璋指着那隽秀的八岐山峰,问县令:那八个山峰叫什么名字?县令支支吾吾,表现出难以启齿的神态。他故意把“将军台”称作“杀猪台”;“状元峰”称作“挺杖岭”(挺杖是杀猪用的工具,阁老崮至状元峰的山脊,酷似一根挺杖);把“文状山”称作“扒皮山”(文状山石层如书卷,一层一层似扒皮);把“笔架峰”称作“支锅子山”(笔架峰由三个对称的小山头组成,倒立后酷似炒猪肉用的支锅子);把“天门峰”称作“接血盆”(天门的山巅全是红土,山顶有一小泉,将红土冲下石门崖,远看似流淌的猪血);把“阁老崮”称作“阔落崮”(阔落猪,方言,指还没长大的小猪);把“天和平”称作“天不平”(意思是在这里建皇陵,天都觉得不公平)。
将军台、状元台、文状山、笔架山、天门峰、阁老崮、天和平等一个个美丽的名字,在县令嘴里突然变成了杀猪台、挺杖岭、扒皮山、支锅子山、接血盆、阔落崮、天不平等带着血腥味且与“杀朱”相联的名字。朱元璋不寒而栗!
朱元璋望着天井岭下的照红山、团山子和南山寨三座圆润的小山说:三山不出头,必定出王侯!这里确实是天下难得的风水宝地,可这里地气与朱家相克,实为遗憾。
当朱元璋沿天井岭向北路过马浴岭时,眼前突然看见东西两座碧蓝色的圆山,犹如两颗巨大的珍珠,当地人称这两座山为东蓝珠、西蓝珠。朱元璋迷恋此山秀景,正欲通过时,县令忙上前让朱元璋回避,并把东蓝珠、西蓝珠两座山谐称“东拦猪”“西拦猪”,意思是向东向西都把“朱”拦住。
朱元璋解意,便顺原路朝南走去,望见不远处有一片缓缓的山坡。山坡上自上而下的天然山石,形如走兽,栩栩如生。这些奇石实为太湖石。县令又规劝朱元璋,不要从此通过,说这里是猪下坡,寓义朱走下坡路。朱元璋定睛一看,果然酷似野猪。此地原为“猪下坡村”,今天称为朱家坡村。
杀猪台、扒皮山、接血盆……而他却不料,东有偃旗沟,北有拦猪山,南有猪下坡。无奈,朱元璋只好折回,沿西向野路悻悻离去,不敢回望八岐山。
后来,朱元璋在钟山建造了皇陵。百年之后,弘治年间,青州府的朱衡王选陵时,多次觊觎八岐山,但还是慑于这一串串对猪(朱)不吉的名号,最终也是望而却步。在“天意不可违”中,放弃了这块宝地。但他还是在八岐山西北不远处的三羊山选择了陵寝。当年朱衡王所葬之地,便是如今的王坟镇。
八岐山与朱元璋,是神话的传说,还是历史的巧合,无人考究。但如今八岐山下,朱音、朱家坡、朱家庄、朱崖、朱阳等与朱相关的村名,以及通天、天国、太平、天和、纱帽、将军、状元等与天地呼应和治国安邦的名字,又给八岐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灵气所钟明光峰
八岐山主峰“明光峰”,居山脉东南方。一条数十米长的石缝,穿透山体。夕阳落山时,晚霞透过石缝,照射出一条明亮的光线,映照在花园河的河面上,熠熠发光,故称“明光峰”。
对“明光峰”的由来,传说当年王母娘娘率领七位公主走到八岐山前时,发现八岐山顶上有一只玉兔和一只乌龟,便连射两箭,均未射中,却射穿了八岐山的山头,形成了今天的“明光峰”。这支箭落到了山后面,落地之处,冒出了井水。现在的天井村,便由此得名。
与明光峰相连的风暴岭和团山子,好似两个巨大的蝌蚪,它们首尾相接,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太极图案,极富灵气。当人们运气不好时,都到这里拜谒,祈祷能转运。
1976年的一天晚上,这里一块巨大的山石突然崩塌,轰鸣声传遍了整个八岐山脉,在大山中久久回响。事后,人们回忆起那天,正与伟人毛泽东去世的日子巧合。人们踏在崩塌之处朝南望去,有一座山体,酷似伟人毛泽东的形象,安详地倚在群山之中。这座“伟人山”的报道被媒体广泛传播。
这里既有美丽的传说,又有真实的存在。
据专家考察,八岐山属纯石灰岩地带,属泰沂山脉中间的五井断裂带。八岐山独特的地貌,是由风化剥蚀而成。据说,很早以前,明光峰非常宽敞,八台大轿能通行,而现在只剩下“一线天”了。这道天然的石缝,远去遥望,酷似一把锋利的宝剑,镶嵌在十丈高的悬崖之上,引人注目。
沿绝壁登上八岐山,透过明光峰,朝西望去,清晰看到山那边群山起舞,农舍、桑田之属;朝东望去,铸剑池碧泉汹涌,朐城高楼依稀飘渺,公路上车流如梭,阡陌间绿树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而俯视脚下,临百丈深渊,峭壁如削,不寒而栗!
千年阁老读文状
“阁老崮”,是八岐山的最高峰,海拔608米。因峰顶似一口圆形大锅,原称“锅落崮”。因此名不雅,又以谐音“郭老崮”相称。“阁老崮”主峰突出20余米,四面悬崖峭壁,只有南面一野路可攀援而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传说,几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海洋。曾有“仰天山上石门开,阁老崮上挂淤柴”和“阁老崮上挂铁锚”之说。
而“阁老崮”的由来,相传是因清初名臣冯溥而得名。
冯溥(1609-1691),祖籍系临朐冯裕六世孙。坊间传闻,冯溥考取功名那一年,一日读书劳累,抱书而睡,梦见自己来到了郭老崮,那里有一池塘,鱼翔浅底,游鱼细石及山的倒影清晰可见,旁边刻着两个字“靠山”。等到会试之日,果然进士及第。
壮志已酬,得感谢梦中神灵护佑,于是他到郭老崮祭祀山神。冯溥登上郭老崮,立于山头,一览群山小,隧感慨道:“他山岩石参差,互相轩邈,唯八岐山郭老崮山体圆润柔和,不与之争锋,故成其高。”
这座山告诉世人一个道理:欲秀于众者,必以“让”为行,以“圆”为本,方能做到外柔内坚,刚柔并济。
冯溥得益于山的启发,为官礼让圆润,后官至极品,位高权重。康熙拜溥为相国,是为“冯国老”、“冯阁老”。冯阁老告老还乡后,隐居此山,享受天伦之乐。
“蜂窝地”与“黄龙湾”
天井“蜂窝地”
八岐山南麓有一天井村。据当地书画家孙景森讲述了一段“蜂窝地”的故事。天井村村南有一孙家大墓地,地方人又称“孙家老林”,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四周浑圆,中间凸起,形如巨大蜂窝,当地人又称“蜂窝地”。俗语:有蜂必有蜂王。王又指大王皇帝。孙家老林建于洪武年间,朝廷命官到此地巡视时,发现这里有“王气”,将有大王、皇帝出现。于是,便让人破解“王气”。他们在孙家老林两侧,人工挖条大深沟,名曰“偃驾沟”或“偃旗沟”,寓意灭“王”之气;即使出了大王皇帝,也将偃驾西去,偃旗息鼓。可奇怪的是,他们一连挖了几天,没有挖成。白天挖的深沟,一夜之后,深沟又莫名其妙的自然平了。最后,他们便把挖沟用的锹镢等工具,放工后埋进沟里。第二天再去时,他们奇怪地发现,挖出的沟不能自然平了。孙家老林两侧,出现了条深深的“偃驾沟”、“偃旗沟”。俗语:“偃驾沟,埋皇帝;偃旗沟,倒皇帝,偃驾沟里埋死人。”从此,这里“王气”大破,失去了“王气”的传说。
朱音“黄龙湾”
八岐山北麓有一朱音村。关于朱音的由来,据当地老人们说,北太平崮下,有一形如洪钟的山崮。当年朱洪武来此地时,曾站在山崮上,朝东南方向的沂山玉皇顶,有感而振臂高呼。他的余音在八岐山脉回荡,犹如宏钟发出的声音,在朱音一带格外洪亮。朱音村便以此得名。
八岐山北麓的南太平崮(又称南点将台)和北太平崮(又称北点将台),合称双太平崮(双点将台)。两座太平崮酷似两座“皇龙椅”,有人戏称南太平崮是皇帝坐的“太师椅”,北太平崮是皇后坐的“太师椅”。双太平崮下的黄龙沟(又称皇龙沟),有一龙潭,俗称黄龙湾(又称皇龙潭)。黄龙湾内有一巨大红石,形如潜藏在龙潭中的一条巨龙。朱音村许文祥讲述了一段传说。朱音村有一许姓大户人家的祖坟,便葬在黄龙湾畔。当年南方一风水先生卜言,这家祖坟的后人中,将有皇帝出现。后来,有人家盖房开石头时,无意中把黄龙湾中的龙头砸掉了,只剩下龙身和龙尾。风水先生跌足长叹!本来出皇帝的旺族,竟把龙头砸掉了,很难再能出现皇帝。幸亏还有龙身和龙尾,仍具有皇气。即使能当皇帝,也是做假皇帝。不知有意还是巧合,许家大户的后人中,大都是唱戏的,而且都是演假皇帝。
玉兔对金鸡
代代出紫衣
八岐山明光峰、纱帽峰和金龟峰(又名金柜峰),三峰相齐。传有“三山不出头,必定出王侯”之说。
花园河村村民高学生讲了一段有趣的故事。
八岐山明光峰之巅,有两座象形小山峰,酷似金龟和玉兔。金龟和玉兔面对着面。明光峰对面的太平崮(又名点将台)下,有一凤凰岭,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大凤凰。凤凰冠又像金鸡冠。当地人称这座山峰叫“凤凰冠”、“金鸡冠”或“鸡冠子山”。太平崮下的金鸡峰与八岐山明光峰之巅的玉兔峰遥遥相望。当地民谣有云:明光峰,玉兔山,太平崮,金鸡峰,玉兔对金鸡,代代出紫衣。也就是说,八岐山下,在每个朝代,都将出现穿黄马褂的朝廷命官。在当今历史中,八岐山下,也确实出现了诸多朝廷命官。
鸡冠山西侧百米处,有两座朝正南方向突出的山峰,形似抬官轿的驾杆,又似两根擎天柱,故又称轿杆峰或天柱峰,寓意是为皇帝保驾护航,擎天立地。
金鸡峰与玉兔峰相间的山坳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从河流源头到流经过的花园河村头,形成了五个太极图案。其中中间的河段,正好位于金鸡峰与玉兔峰相间,且有麦黄泉、黑虎泉、底泉子三个呈三角形排列的山泉。这三眼泉相隔不到百米,泉温却有极大差异。麦黄泉水暖,黑虎泉水凉,底泉子水温适中。传说这是金鸡、玉兔和金龟在此饮水的泉眼。这里土地肥沃,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犹如一朵盛开的荷花,实乃天设地造的风水宝地。一位将军的祖坟就座落于此。不知是先人的有意还是偶然的巧合,这里在未出现将军之前,就已经有了点将台、将军岭、将军洞、将军泉、将军座、将军峰等与将军相联的名字。而当今,这里,也确实走出了多位将军。
点将台上看太平
八岐山的北山最出名的莫过于“太平崮”。站在太平崮上,南望八岐山峰,犹如八位将军,于是人们称太平崮为“点将台”。
太平崮,山顶面积4万余平方米,平坦如坻,海拔606米,巧合六六大顺之意。民国《临朐续志》记载:“乱世附近村民多避祸于此,以求太平,故名太平崮。”在“南匪”横行和抗日战争时期,花园河村民到太平崮山上避难,全村无一人受到伤害。
在这里,花园河村村民高兴林仍然记得40年前的那一天。村里一群十几岁的顽童,爬到北山点将台下,此处峭崖绝壁,高达数丈,从来没人能从正面爬上去。孩子好奇地说:“谁爬上去,谁当将军。”这十几位顽童,爬到几米高处,都退缩下来。只有一个绰号“孩子王”的顽童,一直拽着岩石中的荆条,用力登着山石攀援而上。当他爬到半崖时,已精疲力竭。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他已没有退路,只能咬紧牙关,坚持攀登。当他快要爬上山顶时,一股猛烈的山风朝他袭来。他两腿发软,随山石跌了下来。猛然间,他用力拽住了悬崖缝间的一棵山榆。这时,山下的伙伴们都吓得目瞪口呆,向他喊道:“加油,加油!”在伙伴们的鼓劲声中,他用足气力,惊人地爬上了“点将台”。
他站在点将台上,又惊又喜又后怕。这时,伙伴们沿着西边缓坡跑了过来。他站在平坦的点将台上,像一位大将一样,指着对面八座山峰组成的八岐山说:许将军、谭将军、高将军、马将军……八座山头,封成了八大将军。
村民们得知这一惊险的经历后,都说:这孩子福大命大,真是有山神保佑啊!40年后,这位当年的“孩子王”,果真成了指挥千军万马、驰骋沙场的大将军。他就是许其亮将军。今天八岐山下果真诞生了许乐夫、谭悦新等八位将军。八岐山、点将台、八大将军,又为这里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江湖大盗千里寻宝
八岐金蜂窝不翼而飞
不知有意还是巧合,八岐山有许多与“金”相关的名字:八座山峰,又称“八大金刚”;山下的冲积小平原,又称“金盆底”“蜂窝地”。传说,八岐山底下,埋着八层“金子”,是上帝留给人间的“金库”。这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尤其是八岐山明光峰“金蜂窝”的传说,被人们描述得绘声绘色。
明清时期,临朐的“宝蜂寺”就座落在八岐山明光峰下。至于“宝蜂寺”名字的由来,一种说法是,八岐山八座山峰下,有八群金蜂,天天围绕在八座山峰飞舞,保护着山上的“八大金刚”,守护着八岐山底下那“八层金子”。另一种说法是,明末清初的一个春天,诸侯称霸,烽火四起,兵胜野荒。八岐山下饿殍遍野,四处逃难的八岐山民,只能聚集在八岐山崖的洞穴里躲避战火。一天早上,饿得昏昏沉沉的人们,忽然听见山顶上传来一阵阵巨大的嗡嗡声。随后,见山洞口飞来像大车轮似的团团黄金蜂,并在山洞口开始做蜂窝。不久,蜂窝里的蜂蜜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接连不断地流了下来,乡亲们赶紧拿上碗碟去接。说来神奇,只要多少喝上一些蜂蜜,马上就感到不饿不饥。“八岐金蜂窝救难民”的消息,就这样越传越远。为感恩金蜂,村民便建了这座“金蜂寺”。
八岐山下“五井全羊”非遗文化传承人高玉生,讲述了明光峰金蜂窝的故事:
八岐山的皇龙峪,生长着漫山遍野的梅花,正冲着明光峰,明光峰又称梅观峰,便以此得名。每到春暖花开,冰雪融化时,四面八方游客便前来赏梅观景。据传,当年梅观峰宽阔明亮,是路人挡风遮雨的天然石缝,两台八人大轿可并行通过。后来,梅观峰里来了一窝窝蜂群,每天沿八岐山一路向南如彩云般外出采蜜。回来时,蜂群变得金光闪闪,光彩照人,犹如一条金龙汇入梅观峰。蜜蜂南飞的采蜜地点是现在的寺头镇地带,那里盛产金矿。蜜蜂们采撷金粉后,在梅观峰里筑起了金蜂窝,由金蜂王和鸡冠蟒蛇把守。从此,无人敢穿越梅观峰。
清朝光绪年间,八岐山下的高氏老人开设了客栈,拿手的是“五井全羊宴”,引得各地商贾纷纷下榻。某年春天,店中来了一位南方客人,骑着一匹枣红色高头大马,肩背雕花竹筒,驮着帆布钱搭,看似是一位说书唱戏的艺人。其实,他是一位遍地寻宝的江湖大盗。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是悄悄走出店门,天亮后返回。连续三个春天,他都长住在店里,一来二往便与店主成了朋友,时常喝酒品茶。一次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客人道出了缘由:年年来这里,实为去八岐山下的王坟盗宝。每每路过梅观峰时,看见金光闪闪金蜂窝,欲摘却恐于金蜂王和鸡冠蟒蛇把守,不敢下手取宝……老人劝他不要冒险,客人若有所思,不再赘言。
当年冬天的一个傍晚,难得一遇的大雪降临,店里即将打灯,那位南方客人却突然到来。老人给他炖上羊汤,酌上美酒,端来馅饼。酒足饭饱后,客人进房休息。次日清晨,却不见客人踪影,只见桌上有一串铜钱,还有一封书信:
千里踏雪来赏梅,本是千里来寻宝
围绕八岐转三春,惊现处处藏宝贝
金蜂银窝已取到,天亮携宝回故乡
感谢店主待如宾,守住山羊也是金
店主走出店门,只见一道深深的马蹄印,一路伸向八岐山梅观峰方向。从此,客人杳无音信。
据说,就在这个深夜,八岐山金蜂窝被那位精明的南方人盗走了。他历经三年探访,待到严寒深冬,趁金蜂王和鸡冠蟒蛇冬眠时,盗走了八岐山“金蜂窝”,收走了金蜂王。此后,年复一年,山峰合拢,现在只能容一人通过。因残余的金蜂窝底,仍在夜间明光闪烁,当地人又称梅观峰为明光峰。
金蜂窝被盗,蜂王收走。春暖花开季节,群蜂无王,便四处追寻,以期找回蜂窝,守护蜂王。八岐山的金蜂如军蜂,守窝护王,如军人保家卫国,效忠领袖。这也许是八岐山下多将军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