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斗名家
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引领、新召唤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2-11-18

“王校长,这次体奥会让学生们举办,把我们老师累煞了!”鞠一鸣老师在操场上遇见我时如是说。昔日衣冠齐楚的鞠老师略显邋遢,满脸疲惫,感慨良多。

参教以来,我几乎每年都参加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但这次运动会给我很多意外惊喜。人人参与,个个踊跃,内容精彩,场面热烈,创意无限,让老师们无不佩服学生的潜能与才华。但闭幕式结束后鞠老师的一句感慨,不由地让我思考,从开始策划到过程招标,从招募志愿者到组织比赛项目,无一不是学生自主推进的。按理来说,退居幕后的老师应该是更轻松了,为什么反而感觉更累了呢?

一路走来,回想学校举办的历次运动会,无一不是由政教处和体育组老师共同策划、组织举办的。老师是活动方案的制定者,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活动过程全在老师的预设之中,只要学生根据既定规则按部就班参与其中,活动就能顺利圆满地结束了,但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体验,能力和素养也难以得到提高。如果让学生自己来办,就要按照学生的思路来组织,老师就成了服务者和指导者,学生的思维活跃,超出老师们的预设,老师可能很难跟上学生的节奏,有些问题还需不断指导,导致老师手忙脚乱。

此次由学生自主举办的体奥会不再是一场简单的体育活动,而是从学科的逻辑性转向培育能在真实情境中应用迁移的素养,更是一次基于实现高质量育人的跨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是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体奥会的举办本身就是一个大主题、大任务、大情境。学生以体奥会为真实情境,确定目标,进行任务驱动,开展作业设计,实施结果反馈,具有系统性、关联性、递进化、科学化的特征。

在自主举办体奥会的过程中,学生基于情境和任务而产生的问题不是老师抛出来的问题,而是学生面临的真问题。基于问题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恢复了本质。学习的本质不是听得,不是灌得,不是练得,学习的本质是链接,是经历与体验。学生不是学老师、成为老师,而是学老师,成为自己,在创造性的学习中,产生创新力、思维力。

由此观之,把学生放在舞台的最中央,让学生组织举办,不是老师退居幕后清闲了,而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由一线的运动员成了二线的教练员。学生在尽情展示自我的时候,老师悉心观察指导,有时甚至还会和他们争论不休。举办前夕,学生们竟和老师讨论到凌晨两点。现在,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经验,指导做法,更要对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异常活跃的思维进行判断、分析、取舍和引导。或许这就是让老师感觉学生组织比自己组织更难的原因吧。

但这是一个学生深度思考、交流碰撞、亲身体验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合作、担当责任、创新实践等核心素养提升最有效方式。

再深入思考,老师感慨的体奥会之难,又何尝不是课程课堂改革之难?按“我说的来”比按“你想的来”简单多了:按“我说的来”,不管学生会不会,老师都能完成教学任务;按“你想的来”却很难掌控课堂节奏,甚至老师自己也可能被推入尴尬境地。我们虽然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要实现由“教”走向“学”的转变,但无论怎么强调,效果始终不够理想。老师总是紧紧抓着课堂不放,生怕稍微一松手,课堂就脱离了自己的“控制”。很多时候,教师更愿意按照自己设定的问题讲下来,更愿意提问后很快说出答案,让学生记住而不是思考。

课改之难体现在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上。教师在根据既定教学目标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即便已经对于学情有所掌握,但仍然会遇到学生课堂内外随机生成的各种问题或状况,知识传授也会因为学生理解的偏差而并不如预想中的顺利。这对于教师而言,是挑战,更是困难。很多教师按预设进行,一讲到底,不希望生成新问题,更不愿解决新问题,重结果而轻过程,重知识而轻方法,“亲力亲为”替学生思考,“抢先一步”代学生回答,无法从“教”走向“学”。我想,我们的课堂改革一直改不动,其阻力很大程度上就源于此。

因此,教师应该尽快转变对教与学关系的认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著名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提出了认知同化理论。他认为,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用已有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过程。这里面如果没有学生自觉体验,主动建构,就无法完成知识的真正学习。新课程也提出“为迁移而教”的主张,倡导素养立意,深度学习。学生的学习要经历两段问题解决历程,第一段是从旧知到新知的问题解决历程,第二段是从新知到未知的探路奠基历程。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基于迁移,逆向设计”,引导学生完成思维进阶,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如运用知识、思维的迁移规律。

课改之难体现在“授人以渔”难于“授人以鱼”。记得看过一个小视频。妈妈择菜,让儿子拿个盆。孩子问:“塑料的还是铁的?”得到答案后,又问:“大的还是小的?深的还是浅的?干什么用的?”妈妈气得将凳子一摔,自己去拿了。自己拿来简单,但是孩子成长困难。

在教学中,学生学东西非常具体,很多问题不是老师所能设想到的。但如果怕麻烦,越俎代庖,就会掩盖问题。只有解决了真问题,学生才能够真成长。学生自己组织活动,不仅需要老师配合,还要老师耐心指导,老师当然会更辛苦,但是孩子收获的是实实在在的成长。教知识简单,教方法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建构,这样才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真正的学习。

课改之难,难在既要重结果,又要重过程。我外出学习比较多,每次网上购买车票,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别人大都直接替我买了,不会去选择更加“复杂”的办法——教会我,而我自己也欣然接受,倍感方便。不过时至今日,我仍然不会网上购票。可见,代办、包办是最省事的,但无法成长。

在教育变革的当下,无论是新高考改革还是“双减”政策的实施,都呼唤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转变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真正的成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包容学生生成,尊重学生体验。新课程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学科实践”,倡导学生学习要“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与行动,就是说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学科的概念、思想与工具,整合心理过程与操控技能,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聚焦运用知识做事,以真实情境融入学科素养,以任务驱动聚焦问题解决,以高阶思维实现深度学习。

在教育改革的征途上,在育人模式的转变中,愿以渺小启程,以伟大结束,守护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做不一样的教育,与时代同行。

作者王建新,潍坊北辰中学校长,潍坊广文中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