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要懂得应该教什么和不该教什么
备课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都要按照学情、课程标准、教材和参考资料进行备课。通过备课,教师会对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教学应该采取的策略、手段以及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做出规划和设计。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知道自己应该教什么和不该教什么。
这看起来是一个多余的问题,其实不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学情、课程标准、教材和参考等预先设计的“自己应该教什么和不该教什么”,与走进课堂后发现的“自己应该教什么和不该教什么”并不是一回事儿。因为教师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并不能十分准确,并且每个学生的学情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所以师生一旦置身于现实的教学情境,教师在课前所预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与学生实际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目标、重点、难点往往并不一致。这种情况,是经常会出现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每一位学生对于课堂上要学习的内容而言,都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带着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与经验走进教室的。因此,教师预先设定的教学内容、目标是一回事儿,学生真正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和目标又是另外一回事儿。只有当二者实现真正有效的对接,教师的课堂教学才真正能够找到自己的有效起点。
我认为,能够找到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起点,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智慧之一,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不然,对于每个学生而言,教师的有效教学就不会真正地发生。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提出影响教学质量的三大前提,即“认知前提、情感前提和课堂教学的质(课堂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程度)”。
我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起点就是学生的认知前提和情感前提。一般来说,学生对课堂教学有两方面的准备。一是认知准备,就是学生具备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二是心理准备,就是学生对学科、学科教师及其教学的兴趣和个人感情等。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从科学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认知前提开始,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始。
为此,教师必须通过教学活动准确了解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二是学生还想知道什么;三是学生自己能够解决什么。当教师把这三个问题搞清楚,也就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找到了课堂教学的真正起点。
2.教师要懂得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我们说,中国的教育有自己的优点,就是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比较扎实,但我们也要承认一个事实,就是中国学生的创造能力还不够,或者说,我国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强。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到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当务之急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要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说到底,素质教育要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针对我国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教育现实,发展素质教育给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学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说,任何教学过程都是依托知识进行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同样离不开知识教学。这里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知识观。知识既是教育的目的,更是教育的手段。换句话说,人类社会的经典知识既构成了学生学习的目的,也是学生增加自己能力与智慧的手段。
我认为,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必须要清楚地知道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因为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常常是不同步的,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智慧之二。
要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既掌握知识,又形成能力,教师必须转变单一的讲解接受式的教学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深层学习等方式,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内化知识,建构知识,提高能力。
3.教师要懂得如何将学习兴趣引向课外
总体上讲,西方某些国家在课内教授的知识不多,也并不深,但他们的教育却能赋予学生更高的创造性,我国的教育在课内教授了学生非常多的知识,却让我们的学生离创造的源泉更远。这是为何?我认为,这与我们将课内的知识学习延伸到课外,让知识学习占据了学生几乎所有的生活空间有很大的关系。
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不少地方学生的学习都出现了课内与课外趋同的现象,学生的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在内容和性质上都是被动的知识学习和知识训练,学生很少有课外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这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出现的非常可怕的现象。一方面,它破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占据了学生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为国家计,为民族计,为儿童计,这种状况都需要得到改变。
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学生能不能成才,能不能成为一名创造性的人才,并不取决于课内的学习,而是取决于课外的发展。因为课内的“教”是为课外的“不教”打基础的,课内的“学”是为课外的“发展”打基础的。这个“基础”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打下学习兴趣的基础,教师要通过课内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习、喜欢学习;二是打下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基础,既包括学生在课内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更包括教师给予学生的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方法。
我认为,教师要让课外学习成为学生将课内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空间,成为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空间,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