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诸城龙源学校刘花兰,是一位在教育界有着传奇色彩的女校长。她31岁获得山东省李信麟“教育基金奖”,33岁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37岁破格晋升高级教师;她创出了影响全国的“活力教学”教育品牌,将龙源学校发展成为全国名校,被评为“全国名优校长”;她连续14年担任高三数学教学,创下了所教学生多人数学高考满分的记录;她到全国各地做报告百余场,为高密朝阳一个单位的报告已有十二场;她喜欢读书、写作,到目前为止,已出版《活力教学的50个细节》、《活》等个人教育专著9本。她是一位实干家、教育家,是普通教师走向成功的典范,她非凡的人格魅力感动了无数教师,她的务实求真精神激励着年轻人不断奋发向上,她的无疆大爱感天动地,她的创新担当千载犹馨!刘校长一直是很多教师仰慕的教育精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探寻她多年来成功的奥秘。
做教师,她好好干活,也喜欢傻干
“好好干活”,是刘花兰校长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她认为,“好好干活就是对父母的孝顺,对儿女的引领,对工作的担当,对贵人的报恩。”无论是在乡下还是在城里,在教学一线还是学校管理,她都在践行着自己的“好好干活”理念。
1983年,刚从昌潍师专毕业的刘花兰,被分配到了位于偏远乡村的诸城六中。当时学校虽然极度缺乏数学教师,但考虑到她是刚毕业的学生娃,学校没敢让她像其他数学教师那样担任两个班的数学课,只是把一个高一差班交给了她。
半个学期过去,学校领导吃惊的发现,她所教班级的数学成绩远远高于同级部的重点班。学校领导开始对这个从教不久的年轻人刮目相看。于是,就让她同其他老教师一样教两个班的数学课。期末检测,她的教学成绩依然遥遥领先于整个级部。
初出茅庐便崭露头角的她,引起了学校领导的关注。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她就被学校推选参加了当年的诸城市教学能手赛讲活动。从此后,学校便将她推上高中教学的前沿阵地高三数学讲台,这一教就是14年。
她不但要求自己“好好干活”,还坚持“傻干”。她一直认为,傻气的人朋友多,合作伙伴多,容易遇到贵人,而且领导都喜欢傻干的下属,傻干的人早晚会成功。
因为教学有方,又肯吃苦能干。高三教学的十四年里,她的学生有多人次取得数学高考满分的成绩;她所负责的学校数学教研组,也一度成为诸城六中的龙头学科,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成为兄弟学校学习的榜样。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骄人的成绩背后是辛勤的汗水和艰辛的付出。
教高三的日子里,刘花兰吃住在学校,与学生一起奋战。白天,她在黑板前精讲点拨、启智引思,不厌其烦的解疑答问;夜深人静,上完晚自习的她,面对青灯黄卷,要么钻研难题,要么漫游书海,探寻教育的真谛。
夏天,酷暑难耐。所有人都被暑气赶出了家门,许多人坐在路灯下聊天,刘花兰却仍然猫在台灯下,汗流浃背的算题读书,同事劝她:别做了,出去凉快凉快吧。可她毫不理会,继续伏案埋首,在闷热中做那永远也做不完的数学题,读那永远读不够的书。她说,“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一定要做大量的高考试题,多总结做题方法。如此,教学成绩不好都会很难。”
亲戚朋友经常见不到她的身影,便打电话问她在干什么,她总是回答,“在傻干。”“傻干”成了她的口头禅,“傻干”伴随她的整个教育人生。因为傻干,她在31岁取得李信麟教育基金奖,33岁时就成为全国优秀教师;因为傻干,她在不惑之年冲出诸城,走向全国,跻身名校长的行列;因为傻干,她带出了一个优秀的干部教师队伍,创造了龙源教育的神话。
有人说她是工作狂,有人说她是铁娘子,还有人说她是花木兰。有谁知道,这一串串铿锵有力的名号背后,她承受了多少钢铁熔炉一样的熔炼,多少千斤重担的磨砺。
高三数学教学的十四年里,她不但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承受着年复一年花相似的枯燥,也经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
1985年的夏天,已有5个月身孕的她,不顾领导和家人的劝阻,继续勇敢的挑起高三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因为过度的劳累和紧张,在一个刚下晚自习的晚上,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袭来,她晕倒在办公室里,同事急忙将她送往医院。当她醒来后,医生告诉她,已经七个月大的胎儿流产了。
马上就要做母亲的她,未曾品尝初为人母的喜悦,便失去了她的第一个胎儿,这份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打击任哪一个女人都难以承受。医生给开了84天的病假,可她只休息了10天,就拖着虚弱的身体踏上了高三数学的讲台。她说,不能让那些就要参加高考的孩子因为她的原因而落榜。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大月份流产的身体尚未复原,疾病又随之而来。她的脖子上两处莫名的生疮,头一动也不敢动,病痛折磨着她的身体,也给她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创伤。可她没有向病痛低头,依然像那迎风傲雪站立的青松一样挺立在三尺讲台,以昂扬的斗志与病魔作战,陪她的学生们冲刺高考。那一年,学生们的数学高考成绩超乎寻常的好。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第二年4月,大学专科毕业的她轻松抖落掉伤痛对她意志力的残酷考验,从容走进华东师范大学函授考试的考场,以名列前茅的成绩成为华东师范大学的函授本科学员。其实,在那个年代的乡村学校,一位教师能拥有一张专科文凭就已经很让人羡慕了。但她还是不满足,执意继续进取。
当有人对她表示佩服时,她淡淡地说,“没有什么,坚强一点,天是塌不下来的。”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刘花兰校长说,人,没有点傻干精神是很难成功的,干活的年龄就得干活。
参加工作四年后,能力超群的刘花兰被学校提拔为诸城六中教导处副主任。走上领导岗位的她,不但要主持教导处工作、担任高三级部主任、负责学校数学教研组工作,还要像其他教师一样担任高三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繁重的工作让她每天忙碌不停。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刘花兰校长是一个不畏困难的人,凡事都能找到最佳解决办法。她对自己的时间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配,每天早出晚归,扎实勤奋干活。硬是凭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不但将学校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还在教学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1998年,她从远在乡下的诸城六中调到城里的密州学村。本以为调到城里能轻松一下的她,再一次开始了重任压肩的日子。她既要担任学校政教处主任,兼任学村第一级的级部主任、党支部组织委员、校长助理,还要再与其他教师一样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重担压肩不弯腰的她没有抱怨,更没有向领导讨价还价,而是洒脱的说一声“该干活的年龄就得干活”,继续快乐地践行她的“傻干”理念,好好干活。
因为要干的工作实在太多,那段时间她总感觉时间就像掉到了魔术师的手里,一周过得就像一天那样快,眨眼间三年就过去了。
对于这段重任压肩的日子,她说,“人的发展需要平台,岗位是难得的发展平台,需要百倍珍惜。当重任压肩时,应该展示一点‘举重若轻’,而不是‘鼻青脸肿’。”
做校长,“做而败”强于“坐而败”
她认为,有改革才有发展。改革是有风险的,也许会经历失败,但那是暂时的,不改革才是永远的失败。“做而败”强于“坐而败”万倍,失败也是一首歌。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年复一年的紧张忙碌中,一直在傻干的刘花兰一步一步走到了校长的岗位上。
2009年,已经做了两年诸城五中校长的刘花兰,被诸城市教育局调到龙源学校担任校长。
当时,作为民办学校的龙源学校招生有些困难,教师情绪不稳,学校生存状况令人担忧。教育局领导把改变龙源现状的希望寄托在她这个“诸城教育女一号人物”的身上,希望这位素有“铁娘子”之称的传奇女校长能使龙源学校起“死”回生。
参加工作的三十年里,她一直行走在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上。当一线老师时她在改革:“让学生走上讲台”。主持诸城实验中学初中部工作时她在改革:“主体参与型”。担任诸城五中校长时她在改革:“学生霸占 立即落实”。担任龙源学校校长时她更在改革:“活力教学”。
80年代初,“课堂改革”这个词还没叫出。但是,她却已在自己的数学课堂上进行改革,在站上领导岗位以后,她的研究更加深入。她的课改不仅让学生提高了成绩,还引起了教育局领导和教育同行的关注。一些学校慕名到她所在的学校学习。课堂改革为她带来了课堂的高效和学生高考的好成绩,让当时身为一线教师的她在33岁就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这在诸城市甚至全国都是很少有的。
刘花兰校长来到龙源学校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从课堂入手进行大刀阔斧的创新改革。
她组织学校新任领导班子对学校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商讨制定出了基于师生和学校实际的五年三环节近期规划,把“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力”定为学校工作的主攻方向,把“高效课堂模式研究”定为学校几年内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成立课改研究小组,出台强有力的跟踪实施措施,拉开了后来被称为“活力教学”的课改大幕。
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高低,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效率。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教育教学的牛鼻子。刘花兰校长说,课堂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险箱,课堂改革是教师发展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龙源学校每年举行两次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刘花兰校长每次都要带领副校长们亲自参加听课。大比武期间,她每天上午听课两节,下午再听两节。每年这样持续听课时间长达四个月。大比武之外的时间,她还要坚持听推门课。所以,她的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是在课堂上,每年听课超过300节。
很多到龙源学校参观学习的老师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教育局领导正在龙源学校检查工作,刘校长却在课堂上很“清闲”的听课。对于这个现象,刘校长是这么解释的:“第一,学校分工很明确,并且班子成员的能力都不差于我,他们都能把分管的工作做到最好,不用我操心,我也不操心。第二,作为校长,就得有所为有所不为,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该放权的时候就放权,应努力做到‘细,但不是事无巨细’。第三,对于学校的重点工作,校长必须亲力亲为。课堂教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校长的主要精力和时间都要用在课堂上。”
在刘校长的带领下,龙源的活力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课改中产生的“两评两用”评价办法,激活了学生内动力;“十五六”抢先学习策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科学; “导师制、捆绑式”合作学习模式,造就了一大批“小先生”;“五路并进”则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打好了外围。
课改给学校带来了巨大变化,激发了教师奋进争先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学校的其他工作也不断创新,先后创造出了“五路并进,月培训、周点评、日碰头”学生养成教育模式;“六查、两评、三综合”班级管理量化模式;“三层面六环节,一评三挂”教师评价模式等。
课改仅仅一年,龙源学校的中考升学率就开始在全市遥遥领先,此后六年连续夺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内蒙古、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参观考察团纷纷来到龙源观摩学习,每年来校听课超过三千人次。学校多名教师应邀到外地讲课,介绍学校的课堂改革先进举措,刘花兰校长也不断被邀请到全国各地作报告。《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潍坊日报》等多家媒体先后多次报道了学校的课改事迹。
一个真心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干部,最容易得到老百姓的拥戴;谁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群众就把她放在心里。刘花兰就是这样做校长的。
课改成功,招生爆满,龙源“活”了起来。与此同时,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和内部管理改革也在同步进行。
龙源学校过去的操场是煤渣铺设的土操场,刮风扬起的土尘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人非常不舒服。为了师生,她安排铺设了塑胶跑道、建造起报告厅、修建花园钢结构展室,使整个校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校园布局大气有序。老师们都说,“我们现在仿佛是住在花园里。无论是晚上还是早上,在校园里散散步,感觉真好。”
刘花兰校长心态谦和,为人阳光、正直,办事公正、实在,处处为大家着想。来龙源不久,就赢得了龙源老师们的信任。
她带兵有方,对下属要求严格而又具有亲和力。“她要求我们做事要以身作责,身先士卒,不计较个人私利,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她的校长助理孙庆海这样说。
“她爱护我们。总是在不同的场合表扬鼓励我们,为我们创造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龙源一分校超然中学副校长吴青春曾经这样说。所以,每个下属的身上都有她的影子,他们都像刘校长那样扎实做事,真诚待人,不管校长在家还是不在家,都自觉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好。
对待教师,她像亲人一样鼓励、帮助他们,给年轻老师提供锻炼的机会,为老教师们送去温暖和照顾,努力用她的真诚和善良影响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使全校教师的自身素养整体提高,营造出温馨祥和的工作氛围。
刘花兰校长谦逊低调。她不管到哪里作报告都一再说,龙源学校能有今天的发展成果,都是因为学校拥有一支团结奋进的干部教师队伍,是他们创造了今天的龙源奇迹。
她也有爱好,读书
刘校长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让她从年复一年的枯燥与无味中获得释放和新生,读书带给她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力量。
刘花兰校长喜欢阅读和写作。到目前为止,高中数学教师出身的她已经出版专著九本,教育案例获奖无数。
她喜欢读书,不论工作多忙,她都坚持读书。每天读书的时间都要超过一小时,节假日更是她集中读书的时间。外出开会或者考察,她一定带着书。坐在车上的时间、候机的时间、开会前的时间她都会利用起来,见缝插针地读书。她不仅读中外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还读中国历代教育家和一线成功教师的书;她读管理方面的书籍,读名人传记、历史、哲学、文学类书籍。做普通教师时,她在读,走上领导岗位后,她更加拼命地读。读书成为她的一种生活方式。
2011年她遭遇了人生中的黑暗期。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接连经历了丧母之痛、子宫肌瘤手术、右腿两处骨折的严重打击。连续两次大手术,让她的身体遭受重创,曾经坚强的她变成了弱不禁风的病人,精神也变得脆弱不堪,是书陪她走过了那段艰难而又痛苦的时光。
骨折住院的半个月里,她一边忍受病痛的折磨,一边躺在病床上读书。老公给她买回了《七分做人,三分管人》和《李嘉诚与经营管理》两本书。她仰着读,侧着读,趴着读,就这样度过了半个多月的病床生活。因为身体不方便,无法写读书笔记,出院后她又赶紧补上。
她说:我喜欢读书,书籍给了我太多太多。离了书,我的生活和工作一定会打折。
她不但拼命读书,还坚持写作。她每天都写随手记,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挂在学校的校园网上。每当有什么灵感和发现她也赶紧写下来。每次外出学习,她都会写下几篇长长的随笔。
2009年冬天,她到台湾考察的10天时间里,写下了16篇随笔。2010年7月,到东北和俄罗斯考察的9天时间里写下了10篇随笔。仅2011年一年的时间,她用了听课记录本7个、工作笔记本7个、随笔本3个、读书笔记本3个、随手记1个,金点子案例积累到第107个,还出版了个人专著1本。
那年骨折出院后,不能活动的她,就趴在床上写“书”,一本不出版的书,题目是《“五年校长”后的反思》。这本专项反思的“书”,写满了整整一个本子。
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坚信,是书籍垫起了刘花兰校长的人生高度,让她拥有了今日的辉煌。
她的另一面,侠骨背后是柔肠
刘花兰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她爱她的学生,爱她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管是做一线教师,还是做校长,她对学生的爱总是那么真,那么纯,以致于几十年之后,学生依然念念不忘她当年的恩诲。
2003年7月的一天,她正在办公室备课,她的一个刚刚毕业的女学生,来到她的办公桌边,叫了一声老师后,就泪流满面的哽咽着说不出第二句话。等孩子稍稍平静后,她才知道,原来孩子的父亲听信了别人的一句话,“你的女儿,再复读两年也考不上大学!”然后就决定不让孩子再复读了。
她学生的家在边远山区,父母都是种地的农民。她清楚地知道,供应一个复读的孩子上学,对于一个山区的农民家庭是很困难的事情。可她实在不忍心就这样看着自己的学生失去复读的机会。
于是,她骑车跋涉几十里山路,去了孩子的家,说服孩子的父亲 “收回成命”,允许孩子复读。
当孩子终于背起书包再次来到学校时,她陪孩子走上了一条艰难的“复读之路”。孩子的成绩太差了,刘花兰便每天辅导她做题,调整她的心态,培养她的自信,帮她鼓舞起拚搏的斗志。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的时间过去,她的学生如愿以偿的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她的爱心改变了命运之神的安排。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2000年的9月,刚刚上完课回到办公室的刘校长,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微弱、酸涩的声音,“刘老师,我得了肠癌,明天就要上手术台了,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出来,我的两个孩子就拜托您了!”这是她的一个学生家长的电话,女主人得了癌症,家庭因治病债台高筑,已没有能力再供两个孩子上学。她便将他们托付给她最敬重的刘校长。这两个孩子,一个是男孩,正在刘校长教的高三班级里;一个是女孩,正在本校读高二。
放下电话,刘校长落泪了。她同情女主人的不幸,更心疼两个可怜的孩子。下课后,她找来两个孩子,告诉她们,“好好学习,只要有老师在,你们就不会失学!”
许多天后,那个女孩来到刘花兰的办公室说,“老师,我妈说,不知道该怎样感谢您,我们家也没有什么可以报答您,我叫您干妈吧?”刘花兰收下了这个干女儿,也收下了一个困境中家庭的信任。
2013年的元旦,学校放假三天,本来是休息的时间,但刘校长却和龙源部分班子成员一起做九年级学生的家访。让我们看她家访手记中的内容:
“我们到了管超龙同学家,他的父母不在,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很忙,是他的亲戚把我们领到他家的。我们看到,一张小桌摆在炕中间,管超龙同学正趴在桌子上很投入的写作业。”
“在实力都很强的尖子生团队里还能持续提高的张瑞敏同学,我们到他家时,他正在他家的东屋里学习。他妈妈站在西屋里,一个劲地说:‘我没管他,我没时间管他,我一点也没管,都是老师教育的,谢谢老师们。’我们走访的学生,像鹿文慧同学等,也都是选择了在家里学习,假期也没停止奋斗。通过家访,我看到了龙源学生的奋斗”
在刘花兰校长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她的孩子,每个孩子的学习都牵动着她的心。她对学生的大爱感天动地。
刘花兰校长已是知天命之年,近退休的日子屈指可数,可她仍然选择继续奋斗。因为她知道,老去的是岁月,不老的是情怀。
她说,我一直在奋斗,我不光为了自己而奋斗,为了信任我的朋友们而奋斗,我还要为那些为龙源学校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优秀青年教师们而奋斗。
龙源学校是一所公办民助学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完全民办学校。这意味着将有一部分公办教师可能要离开龙源,一些自聘教师可能会失去这个岗位。刘校长说,我要在有生之年,为青年教师们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为那些自聘教师们谋一个可以终生奋斗的岗位。
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她带领龙源学校走上一条集团化发展的道路,她要在成功创办诸城龙源超然分校、龙源幼儿园的基础上,在全国各地发展活力教学实验校,她要把她的活力教学传遍中国,造福更多的孩子和家庭,为更多青年教师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为了这分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她决定放弃回家颐养天年的待遇,继续坚守教育阵地,发挥人生余热,回报我们的时代和社会。
为朝阳,她用真情传递正能量
她是高密朝阳教育的贵人,她用真诚和善良,奔走在龙城与凤城之间,传递社会正能量,朝阳教育发展的功劳薄上,有她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刘花兰校长结识了朝阳教管办赵祉文主任。因了教育情怀的一致和对“活力教学”研究的共同志趣,龙源和朝阳变成了一家人,从此开始了一段“龙凤结缘”的佳话。
自2012年以来,刘花兰校长先后为朝阳师生、家长做报告十几场,朝阳派出师生上千人次赴龙源学习,同课异构几百节。仅2013年一年,朝阳教师就先后分十六批654人次进龙源学习交流;23名教师在龙源的课堂上讲课,先后有64名龙源名师来朝阳送课;朝阳中学32名学生到龙源“留学”一周,亲身感受龙源教育的与众不同。
朝阳教管办赵主任应朝阳教师请求,邀请刘校长每半年来朝阳作一次报告,重情义有担当的她一口就答应了。每半年一次的报告,谈何容易呀!到全国各地做课改报告不难,因为好多内容可以重复使用,但是在一个地方作报告半点内容也不能重复,常人难以做到。但她说,为了见朋友,为了与朋友面对面交流分享半年的发展成果,也为了与朋友牵手学校的更好更快发展。每半年一场报告,再难我也做。
刘校长通过报告,把她自己这些年对工作学习的人生感悟毫无保留的奉献出来,震撼了朝阳教师的心灵,彻底转变了朝阳教育人的观念。在她的影响下,许多老教师又重新焕发了青春,开始了新一轮的人生挑战;已经有些职业倦怠的青年教师的激情也被再次点燃,朝阳教育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
许多朝阳教师仰慕她的才学和人格魅力,纷纷向她拜师学艺。她欣然接受,认真指导每一个徒弟的发展,细心呵护她们成长。在她的指导下,一批朝阳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以燎原之势带动朝阳教育发展。
为了朝阳教育有更大的跨越发展,刘校长献计献策,倾心付出,多次走访慰问朝阳学生家庭,捐助优秀学子,让她的大爱在朝阳大地如兰绽放!
2013年4月29日,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在这个日子里,她没有休息。清早长路跋涉近百公里,六点五十分,就准时出现在朝阳中学院内,与朝阳领导老师一起,深入散落在各个村庄里的学生家庭,亲自走访慰问曾到龙源留学的32个孩子,给他们信心和力量。
2013年3月1日,朝阳中学举行“迎接中考百日誓师大会暨刘花兰校长捐赠仪式”。她把外出做报告的奖金捐给朝阳优秀学子,同时向每人捐赠一套《智慧背囊》丛书。
2013年11月2日,从北京挂职学习归来的她,来不及洗去一路的风尘,又带着她的爱心团队来到朝阳,为老师们做了题为《拔节》的报告,并把朋友张勇董事长原计划捐赠给龙源孩子的奖学金现场转发给朝阳学子,激励朝阳学子奋发向上。从此,“张勇奖学金”在高密朝阳中学正式落户。
在刘校长的精心指导下,朝阳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学生成长迅速,素质大幅提升,中考升学率连年翻番,逐渐开始领跑高密教育。中国课改联盟研读朝阳活动的成功举办,更是让朝阳教育的名气大增。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刘花兰校长的帮助。可她却在报告中一再谦虚地说,我要感谢朝阳,我要向朝阳学习。她说,“是朝阳教育人的激情激活了我,是朝阳人的学习逼着我们向前发展。”其实,龙源学校早已成为全国名校。
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刘花兰,一株开在教育大地上的清新兰花,对待工作激情似火,对待功利心静如水。三十多年来,刘花兰校长从青丝到白发,从乡下到城里,从高中到初中,从教学到管理,始终胸怀大爱,默默傻干,不屈不挠,发展了自己,成就了学生,创造出“活力教学”的品牌!她对教育的大爱,为其赢得了全国各地与她一样有着教育情怀的朋友。“好好干活”、“该干活的年龄就得干活”的座右铭启迪了一批又一批的教育追梦者。
这就是刘花兰,一位传奇的草根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