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斗名校
科学在校园里触手可及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2-08-11

“快蹬快蹬!马上就到了!……成功啦!”骑自行车还有“成功”一说?记者被北京市育英学校里热闹的一幕吸引。

走近一看,一辆固定在地上的自行车看似是普通的健身装置。再细看,车身后面有一个特殊的设备——蹬自行车的同时,可将动能转化成电能,点亮灯带照亮学生们自己建造的桃里小屋。难怪学生们兴高采烈。

除了科技馆,科学教育资源还能从哪儿来?中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如何启发?科学素养怎么培养?科学教育成为重要的新课题,许多学校都开始了探索。北京市育英学校决定让科学成为学生身边触手可及的事。

教具随处“掉落”在校园里

楼道里几名学生围在一起,中间最高的竟是一个人体模型。学生正对模型的各个脏器下手

这不是会把教具弄坏吗?可是经过的教师只是微笑着走开。

学生这学期学习了人体知识,生物老师特地把模型搬到楼道,让学生可以近距离、持续地探究。育英学校科技课程部负责人蒋晓欣正向记者解释着,一阵笑声传来。原来是一名学生一边拆装模型脏器,一边摸着肚子,笑着告诉同伴打嗝的地方在这里

过去,教具被在库房里,只有上课时教师才拿出来,用完便放回去,学生很难有上手的机会。2022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增强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引导育人方式变革。这对学校科学教育而言,是强有力的导向。

育英学校提倡,教具宁肯用坏,不能放坏,更不要担心学生破坏。

于是,教具掉落在校园各处:岩石、化石标本摆放在楼道大厅,模拟古生物世界;可拼插的乐高搭建出各式结构,让学生挑战动手创造能力;师生精心挑选科技展品打造科技园区,成为学校网红打卡地……

科学氛围浓了,创造的种子就此发芽。在生物拓展培植基地,学生搭建了自动喷淋系统等,让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自动化的综合管理;学生自制太阳能充电及照明一体机,为住宿的同学、教师提供临时充电的便利条件。

环境与育人实则是表与里的统一。以校园环境为底色,激活学生科技创新的思维、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是育英学校开展科学教育的重要思路。

让科技风吹遍校园,学生们浸润在科技的世界中,借助已有知识,深研未知领域,便能收获学以致用的乐趣!育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于会祥这样说。

培养学生多问“为什么”的心

老师,这是什么植物的果实?”“老师,这虫子叫什么名字?每天中午,小学生们都会在校园各处寻宝,遇到新奇好玩的就会找老师询问。但如果没有得到答案,这个问题也便抛诸脑后了。

科学教师李豆豆不禁思考:如果只是为了知道答案,那会错失多少探索的乐趣啊。

于是,风靡全校小学生的问号盲球诞生了。一个个小球挂在教学楼里,球中装着各种问题,比如如何分辨甲虫种类”“收集10种岩石并制作标本等。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孩子们费一番努力才能找到答案。李豆豆再把学生们的探究成果张贴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一段时间后,要现成答案的学生少了,想要亲自探索的多了。

科学教育开展愈发深入,教师们更加意识到,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科学态度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

2018年,育英学校提出搭建思与索课程体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负责教师野雪莲告诉记者,思与索课程体系包括思索课程、探索课程、追索课程,3个课程逐渐递进,分别指向为学生提供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技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开展自主探究;根据学生个人志趣和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追索课程上,当教师提出可以通过拆解了解设备原理后,想当工程师的初二学生于果很激动,回到家立刻拆起了旧笔记本电脑。想要当好工程师,先要学会拧螺丝钉。于果说。

为了让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育英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没有门槛的科普活动:校友广场不定期开设科技小讲堂,玩干冰、吹泡泡无所不包;每周一教室都会播放科普达人视频,学生当主讲人带来科学知识……

我对学生提了要求,不能只介绍知识点,更要介绍知识点背后的价值,在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蒋晓欣说,只要有多问一个为什么的心,人人都能进入科学探索的世界。

给爱捣鼓的学生能“折腾”的舞台

刘开太昆虫实验室、孙洲涵蝾螈实验室、刘静嘉化学实验室……育英学校以学生名字命名了多个实验室,都是为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禀赋、特别兴趣的学生专门建造的。

老师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唤醒后,他的自我发展能力是不可估量的。于会祥常对教师们说。

李豆豆和许多师生见证了不可估量是什么样。孙洲涵是个蝾螈迷,他将研究的各类蝾螈手绘几十张插画送给教师,教师开设专栏,将它们全部张贴在教室外墙。于会祥听说后,特地过来观赏,并向孙洲涵发出邀请,希望他能为全校教职工讲讲蝾螈。

学校还为孙洲涵购买了两条中国大鲵放于室内池塘。他在这里开办社团科普蝾螈,研究水温对蝾螈生长的影响等。心中科学的种子就这样发芽结果——他的研究成果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学生爱捣鼓,学校便给他们能折腾的舞台。用于会祥的话说,就是要处理好学生全面发展与志趣发展的关系。有学生想探究不同土壤的酸碱度,教师为他们打开实验室大门;有学生想观察不同植物的表皮细胞,教师将便携式显微镜借给他们使用……

科学舞台还可以更大,每名学生都可以上。中午,科技园区里准时出现科普志愿者。园区里每一件展品,他们都如数家珍。

这是摄声管,长度不同的管子与周围声波产生共振,共振声音各不相同……”“哥哥,在真空中声音还会像这样传播吗?小学生好奇地问。

这是一道超纲题。志愿者卢彦舟马上记下,回家查资料,第二天特地找到学弟告诉他答案,后来的讲解中便加入了这个新知识。

拥有不同志趣的学生在这些舞台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引领更多学生加入科学探索的世界。慢慢地,这些舞台就成了学生成长的试验田。李豆豆说。

文字来源:中国教育报记者林焕新

 

编辑:李玉蓉、蒋晓欣

统筹:王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