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育培训
为教师和学生赋能的学校管理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0-07-12

高新区凤凰学校  常亚丽



非常感谢区教育局和北斗教育研究院为我们提供的精神食粮,让我们在疫情工作不太忙碌的时段里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4本书家里2本学校2本,迫不及待地读起来。

首先被《学校管理的本质》这个题目所吸引,从事学校管理十余年,自己也一直在思考管理的意义和本质究竟是什么?读万玮校长的《学校管理的本质》,我有许多共鸣之处,似乎从中又找回了做教育的初心,同时使我对学校管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一、学校管理的本质是搭台,是为教师和学生赋能

1.关注学校文化建设。很多年来,我们外出听报告,大多数学校校长都会讲课程建设,强调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突出强调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现代制度学校建设提出后,很多人又指出以制度建设为中心,还有的校长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等等。万玮校长认为,课程理念演变的背后是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并提出三大流派,分别是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和人本主义。从对行为主义的解读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我们多数学校的做法属于行为主义,教育教学中更多的喜欢用一套方法来矫正和教育学生,以课程为中心也是行为主义的体现。而针对问题,进行人本主义(以学生或教师为中心)的思考和精神分析学派(以文化为中心)的反思,相对较少。

从万玮校长的报告中我们能看出,他更注重的是学校文化的建设,他提出学校文化建设的三个有效做法:建立学校文化交流中心,对外做交流,对内做文化,文化不能只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应是学校精神的传承;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学校为教师提供课程,并引导教师思考:“我可以利用学校这个平台做什么?”;管理去行政化,管理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控制、激励、服务,而管理的最高层次是服务,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管理的理想境界是,一所学校的学生、教师都发展了,但是他们却没有感觉到校长的存在,而认为是自己自然而然生长的结果。

2.做非常人,行非常事。万玮校长提出“做非常人,行非常事”,所谓“非常事”,就是从短期看,无利甚至有弊,但是从长期看大利。这时我们必须排除万难,坚定地去完成。能够做非常事的人一定是非常之人。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人都在追求短期效益,大家似乎不太喜欢做“非常事”,因为“非常事”不能立竿见影,更不能在短时间内被别人认可和赞赏。

1)学校管理者要做“非常事”,就要弱化“执行力”,就要“培养人”而不是“培训人”,要释放每一位师生的善意,激发每个人身上固有的潜能。学校从某种程度上要淡化行政的力量,尽量克制一点从上到下的冲动,去支持一点自下而上的力量。因为一件事如果教师想做,会做的非常好,如果是行政命令,就会敷衍了事。想办法让员工的工作变得有价值,发挥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愿发声,能发声,善发声;愿担责,能担责,善担责。

2)教师要成为“非常人”,就不能重功利,轻理想,只看到眼前的安全、分数,而违背了学生的成长规律;不能重战术,轻战略,教师在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心理、气质及品格;不能重实践,轻学习,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能重言教,轻身教,言传身教一直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但学校中言传大于身教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要改变;不能重才,轻人,避免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因人分组,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

3.发展师生的核心素养。平和学校主张学生“行为自主,思想独立”,认为自由的背后是自律,自律加上自由就能实现自主。万玮校长提出学校教育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帮孩子保持兴趣。真正持久的学习动力一定源自学生内心的兴趣,人最佳的生活状态就是兴趣与职业相统一。当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同时又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时,便可能在相应的领域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一定高度,形成自己的特长。而未来,个体一定是依靠自身的特长方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但我们今天的教育恰恰在这一点上是欠缺的,学生的特长不但得不到发展,还受到了极大的抑制。因此,学校应该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成长搭建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发展方向,学校则创造条件满足其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人尽其才。”

万玮校长借鉴佐藤学提出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来看待教师的核心素养。蚂蚁之眼:教师的两个角色。第一教师是教练,教师应当把自己当成教练,把学生当成客户,教师应当想尽各种方法鼓励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的潜能得以释放。第二教师是指挥,教师要发挥每一个学生的长处,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让学生互有分工,共同合作,很好地形成团队合力。蜻蜓之眼:理想的团队成员应具备的三项品德谦卑、渴求、智慧。一个人若同时具备这三项品质,便是极好的团队成员。《理想的团队成员:识别和培养团队协作组的三项品德》一书说:“如果只要谦卑,那就是一枚无足轻重的‘小棋子’;如果只有渴求,那就是一台动力十足的‘推土机’;如果只有聪慧,那会是一个游刃有余的‘万人迷’。如果兼具谦卑与渴求,缺少聪慧,那很可能是‘意外混乱的制造者’;如果兼具谦卑与聪慧,缺少渴求,那多半是一个‘招人喜爱的懒虫’;如果兼具渴求与聪慧,缺少谦卑,那大概会是一个‘圆滑老练的政治家’。”学校需要个人英雄,更需要团队合作者。飞鸟之眼: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教师职业的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的学校,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将越来越居于次要地位,交给人工智能就可以了,终身学习将会是常态,因循守旧将会被无情地淘汰,学生的精神、心理、个性的成长将成为教育者关注的核心。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万玮校长提出创新需要的“三闲”——闲时、闲钱、闲情。记得白岩松在著作《白说》里也提到关于创造力所需要的三个条件——闲人、闲钱、闲时。两人观点可以说不谋而合。闲情逸致的培养,需要给学生自由,给他们空间,让他们可以选择,只有这样,创新才有可能发生。而创新的反义词叫规范,在组织发展的过程中,规范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一直强调规范,那几只寻求新资源的蚂蚁就不可能存在,创新就不可能发生,早晚有一天整个团队要走向衰败。因此,我们需要颠覆,在建构前先学会解构。我们要不断反省自己,放空自己,找到初心,我们要敢于自我否定。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寻找不同,包容不同,保护不同,乃至制造不同。

二.教育者的成长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平和双语学校能被家长认可,与学校优秀的师资队伍分不开。平和选择老师,最看重什么?万玮校长认为,首先是德,也就是价值观。“教师和学生在一起,言传身教很重要,如果负能量多,就不适合当老师。”其次是责任心。教育的本质是需要奉献的事业。和孩子谈心、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身上下的功夫,是没法通过考核实现的,但是又非常重要,这就靠老师的责任心了。第三是有学习能力。不学习不能成长和进步,老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我。

1.教师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三个主题词。

 第一个主题词是“使命”,使命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与生俱来的,在基因里。如企业基因的本质是创始人的创业动机与价值观,企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产品,而不是利润。那是不是可以说,学校教育的成功来自于学生源自内心地成长,而不是外显的分数及升学率;另一个来源便是顿悟,来自于对职业的顿悟。顿悟什么万校长没有在文中提到,但我想这份顿悟是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使命感有三个内涵,第一个内涵是,我们自己要不断成长、进步,以最好的状态面对学生。第二个内涵是,我们要承担社会责任,为民族复兴做贡献。第三个内涵是,我们要站在更大的历史舞台上思考人类的未来。是的,每一位教育者只有在工作中得以顿悟,真正认识到自己使命感,

第二个主题词是“荣耀”。教师要用最好的教育点燃学生们的自由与梦想,鼓励学生唤醒内在的自我,以批判性思维审视人类社会,帮助每一个学生用勇气、宽容与热情,参与社会的改善,进而寻求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第三个主题词是“信仰”。教育者需要这样的信仰: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只要找到合适的路径,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教育者考虑的不应是怎么管控学生,而是如何成全学生。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天生我才必有用。

2.教育者要不断成长。成长的过程,从一个角度看,是钟摆原理的体现;从另一个角度看,是螺旋上升。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自我否定,每一次自我否定都是一种成长的历练。一个人经历过的自我否定越多,就成长得越快。

首先,教师要走出舒适区。真正好的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很强,并不依赖教师,长期教着好的学生和班级,慢慢地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就退化了。所以,遇到不太好教育的学生和班级,老师要感到庆幸,因为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我一定是在成长的。每学期结束老师都要进行反思:我为学生、为学校、为团队创造了多少价值?我是不是停留在舒适区,没有成长和进步?老师的学习能力很重要,学校管理者要鼓励每一名教师与众不同,鼓励老师们致力于发现自我,找到自我价值的与众不同之处,并将之发扬光大。

其次,教师要学会拥抱趋势。世界上有智慧的人分为两类:第一类人只是记住了很多知识,并且在知识之间做连接;第二类人则具备深刻的洞察力,在知识与真实的世界之间建立连接,这是真正的智者。无论是碎片化阅读还是深度阅读,最重要的是要有个人的思考。混沌大学的创始人李善友曾说“越专业的人,在下一个时代可能死得越惨烈!”

再次,要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只有见了天地,见了众生,才有可能见到自己。我们教育者也必须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见到自己了吗?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最后,要提升最重要的沟通技巧——聆听。万玮校长提出两个重要观点,第一,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第二接纳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我们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喜欢跟孩子讲道理,但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是懂道理的,我们只有沟通双方在感情上相互接纳,有效沟通才会发生。U型理论的创始人奥托·夏莫将聆听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叫下载聆听,聆听者如同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他站在房间的中央,看到的都是自己的投影;第二个层次叫客观聆听,聆听者走到了窗户前,拉开窗帘,他看到了窗外,注意到了不同的景象,意识到屋外与屋内有诸多不同;第三个层次叫同理聆听,聆听者已经立于室外,心灵完全打开,全方位地感受不同景象背后的逻辑与情感;第四个层次叫生成聆听,聆听者无处不在,且在聆听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想法,谈话结束后,聆听者已变成全新的自我。我想我们努力达到第三个层次就已经了不起了。

同时,教师要调好自己的沟通频率。每个人都要修炼,修炼自己的要义就是修心。心胸开阔了,频道也就丰富了,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知到的就更多,对世界的理解以及对他人的同情也就更多一分。到达佛的境界后,其频率已能涵盖万事万物了。修炼要把心打开,反思、学习、行动,如此循环往复。

3.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教师要以“反省”为中心,经常思考三个“基本点”。第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遇到困难时,我们不必唉声叹气,要振作精神,迎难而上。也不能刚有一点成就就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而一旦付出没有回报或未得到认可就垂头丧气,怨天尤人。第二,但求我是,莫论人非。这是一种企业家思维,我们不是为别人工作,而是为自己工作。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取得多大的成绩全部取决于自己,胸襟有多开阔,格局就有多宏大。第三,但修精一,莫失学步。每一位教师都要努力发现自我,找到自己的与众不同,并将之发扬光大。

4.做一个有战略思维的教育者。在这世界上做任何事情想要做到顶尖,都得掌握三个要素:首先是基础知识、基本规则得清楚;其次是技巧,在任何一个领域里,都可以做到熟能生巧,提高效率;最后,要洞悉人性,事物千变万化,人性永恒。好的教育一定是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为核心的。战略思维来自于:改变思维方式,努力看清事物的全貌;要专注;要忍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是事业;要创新,创新的本质是破坏,要进行自我破坏;要真诚;要有理想。

是的,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生命的生长,万事万物的生长皆遵循发生发展的规律,人的生长更是如此。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不断学习、不停修炼,让一个个生命在我们这里变得更加鲜活、生动。